快速在线咨询,24小时免费与您一对一交流
孩子学习差、坐不住?别只怪 “不专心”
来源:广州天使儿童医院
“这孩子明明很聪明,就是学习不用心!”“作业拖到半夜,上课总在走神,说了几百遍都没用!” 面对孩子糟糕的成绩单和 “不听话” 的表现,很多家长既焦虑又无奈,甚至忍不住批评指责,却没意识到:孩子的 “学习困难”,或许不是态度问题,而是被忽略的 “多动症” 发出的信号。
据权威数据显示,我国儿童多动症患病率约为 6.3%,每 16 个孩子中就可能有 1 个受此影响。但由于认知误区,很多家长将多动症等同于 “调皮捣蛋”,等到孩子成绩一落千丈、亲子关系破裂时才追悔莫及。今天我们就来聊聊,如何读懂孩子 “学习困难” 背后的真相。
什么是儿童多动症?
儿童多动症,医学上称为 “注意缺陷多动障碍(ADHD)”,并非简单的 “好动” 或 “注意力不集中”,而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。这类孩子并非故意 “不听话”,而是大脑前额叶发育滞后,导致他们难以控制自己的注意力、行为和情绪。
比如,有些孩子上课能盯着黑板,但老师讲的内容一句没听进去;有些孩子写作业时,笔还没握稳就想去玩橡皮,1 小时的作业能磨 3 小时;还有些孩子容易冲动,和同学说话没两句就吵架,看似 “脾气差”,其实是情绪调控能力不足。这些表现往往被误解为 “懒”“叛逆”,但本质上是孩子的大脑 “管不住” 自己。
这些信号别忽视
很多家长以为 “多动症就是坐不住”,但实际上,ADHD 对学习的影响远比想象中更隐蔽。不少孩子看起来安静坐在课堂上,成绩却一直垫底,很可能是 “注意缺陷型” 多动症 —— 他们不吵闹,但注意力始终无法集中,容易被窗外的声音、课本上的插画分散精力,老师讲的知识点根本没 “听进去”。
除了注意力不集中,多动症还会导致 “执行功能障碍”:孩子知道要写作业,却不知道从哪一题开始;背课文时记了下句忘了上句,记忆力像 “漏了洞”;考试时明明会做的题,却因为粗心看错数字、漏写答案。这些问题并非孩子 “不努力”,而是大脑处理信息、规划任务的能力出了偏差,若不及时干预,可能影响到中学甚至成年后的学习和工作。
早发现、早干预
面对孩子的学习困难,很多家长第一反应是 “逼孩子学”,却忽略了背后的病理原因。事实上,多动症越早干预,效果越好。36 岁是干预的黄金期,即使错过了这个阶段,小学阶段通过科学干预,也能显著改善孩子的学习和行为问题。
干预并非只有 “吃药” 一条路,而是需要家庭、学校、专业机构的 “三方配合”:家长可以通过 “任务拆解” 帮助孩子建立秩序感,比如把作业分成 “写生字 做数学 读课文” 三个小步骤,完成一个就贴星星奖励;学校老师可以给予 “视觉提示”,比如在孩子课桌贴 “认真听讲” 的小纸条,提问时多给他们思考时间;必要时寻求儿童心理医生或康复师的帮助,通过行为训练、感统训练等方式,提升孩子的注意力和自控力。
重要的是,家长要放下 “孩子不听话” 的偏见,别用 “你怎么这么笨”“别人都能做到你为什么不行” 打击孩子。多动症不是 “绝症”,而是孩子成长中需要帮助的 “小障碍”—— 当我们用理解代替指责,用科学的方法代替盲目催促,孩子才能在支持中慢慢找回自信,跟上学习的节奏。
如果你的孩子长期存在注意力不集中、学习效率低、情绪容易失控的问题,别再只怪孩子 “不专心”。尽早带孩子做专业评估,或许是给孩子学习之路比较有效的 “助力”。毕竟,每个孩子都想学好,只是有些孩子需要我们多走一步,帮他们推开那扇 “看得见” 的门。
- 上一篇:多动症早期的症状有哪些
- 下一篇:没有了
健康文章
- 【1】孩子学习差、坐不住?别只怪 “
- 【2】多动症早期的症状有哪些
- 【3】多动症一般是怎么干预?
- 【4】多动症娃写作业崩溃?试试这招
- 【5】多动症的初期表现
- 【6】多动症的定义是什么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