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速在线咨询,24小时免费与您一对一交流
眨眼、耸肩还哼唧?别误解为调皮,可能是抽动症
来源:广州天使儿童医院
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孩子频繁眨眼、耸肩或者发出哼唧声。许多家长和老师可能会认为这只是孩子调皮捣蛋、习惯不好或者寻求关注的表现。然而,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,可能隐藏着一种需要被正确认识和对待的儿童发育行为问题——抽动症。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抽动症的相关知识,帮助家长正确识别和应对这一常见儿童健康问题。
什么是抽动症?
抽动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,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、突然的、快速的、反复出现的肌肉抽动或发声。根据临床表现,抽动症可分为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两大类。运动性抽动包括眨眼、耸鼻、歪嘴、耸肩、甩头等;发声性抽动则包括清嗓子、哼唧声、犬吠声、秽语等。
抽动症通常在儿童期起病,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。症状的严重程度和表现形式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,部分患儿的症状可能在青春期后减轻或消失,但也有部分患儿症状会持续至成年。
抽动症的常见表现
抽动症的症状多种多样,且具有波动性和易变性。常见的运动性抽动包括:
面部抽动:频繁眨眼、皱眉、咧嘴、耸鼻等;
头部抽动:点头、摇头、甩头等;
肩部抽动:耸肩、抬臂等;
四肢抽动:甩手、踢腿、扭动等。
发声性抽动则可能表现为:
简单发声:清嗓子、咳嗽声、哼唧声、吸气声等;
复杂发声:重复单词或短语、秽语等。
值得注意的是,抽动症状在紧张、焦虑、疲劳或兴奋时会加重,而在专注或放松时可能会减轻。
抽动症与调皮行为的区别
许多家长容易将抽动症误认为是孩子的调皮行为,但两者有本质区别:
自主性不同:调皮行为是孩子有意识、自主控制的行为,而抽动症是不自主的、无法自我控制的;
目的性不同:调皮行为通常有明确目的(如吸引注意、表达不满等),抽动症则无明确目的;
可抑制性不同:调皮行为可以通过教育引导加以控制,抽动症虽然可短暂抑制,但会带来强烈不适感;
伴随症状不同:抽动症常伴有注意力缺陷、多动、强迫行为等问题。
抽动症的成因
目前研究表明,抽动症的发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:
遗传因素:家族中有抽动症病史的孩子患病风险更高;
神经生化因素:与大脑内多巴胺、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失衡有关;
环境因素:如感染(特别是链球菌感染)、心理压力、不良家庭环境等可能诱发或加重症状;
免疫因素:部分研究认为免疫异常可能与抽动症发病有关。
如何应对抽动症?
当发现孩子有疑似抽动症状时,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:
及时就医: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,进行准确诊断和评估;
行为干预:通过习惯反转训练、放松训练等行为疗法帮助孩子管理症状;
环境调整:创造轻松、支持的家庭环境,减少压力和紧张因素;
心理支持:帮助孩子建立自信,应对可能出现的同伴关系问题;
药物治疗:对于中重度患儿,医生可能会建议药物治疗,需严格遵医嘱。
家长注意事项
面对抽动症患儿,家长需要特别注意:
避免指责:不要批评或惩罚孩子的抽动行为,这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;
减少关注:过度关注抽动症状可能会强化这种行为,应自然对待;
加强沟通:与孩子、老师保持良好沟通,共同帮助孩子应对挑战;
耐心陪伴:抽动症的治疗是长期过程,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;
寻求专业帮助:不要轻信偏方或未经证实的治疗方法,应遵循专业医疗建议。
广州天使儿童医院介绍
广州天使儿童医院是一家专注于儿童健康的专业医疗机构,设有儿童发育行为科、神经内科、心理科等多个特色科室。医院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专业医疗团队,致力于为抽动症、多动症、自闭症等发育行为问题儿童提供科学、规范的诊疗服务。医院采用评估-诊断-干预-康复的综合服务模式,结合行为治疗、家庭指导等多种方法,为患儿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。广州天使儿童医院始终秉持"以儿童健康为中心"的服务理念,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专业支持。
健康文章
- 【1】抽动症孩子的压力来源
- 【2】抽动症孩子的生活质量如何改善?
- 【3】抽动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,如何选
- 【4】抽动症的早期症状有哪些,家长需
- 【5】眨眼、耸肩还哼唧?别误解为调皮
- 【6】孩子总是挤眉弄眼、清嗓子?小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