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速在线咨询,24小时免费与您一对一交流
广州自闭症的早期信号
来源:广州天使儿童医院
宝宝从出生到成长,每一个发育阶段都有其独特的里程碑,比如 3 个月会微笑、6 个月能认人、1 岁左右开始牙牙学语。但如果家长在日常观察中,发现宝宝出现一些与同龄孩子不同的异常表现,需提高警惕 —— 这些可能是自闭症(孤独症谱系障碍,ASD)的早期信号。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,早期识别和干预对宝宝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。本文将详细梳理宝宝自闭症的常见早期信号,帮助家长更早发现问题、及时寻求帮助。
一、社交沟通能力异常:对互动 “无动于衷”
社交沟通障碍是自闭症的核心特征,在宝宝 1-2 岁时就可能逐渐显现,家长可重点关注以下表现:
缺乏眼神交流,对呼唤无回应
正常宝宝在 3-6 个月时,会主动与家长进行眼神对视,听到熟悉的声音(如家长的呼唤)会转头寻找声源;而有自闭症倾向的宝宝,往往避免与他人对视,即使家长凑到眼前逗弄,也很少抬头看家长的眼睛,眼神常停留在无生命的物体上(如墙壁、玩具零件)。到 7-12 个月时,对自己的名字仍无明显反应,即使家长在耳边多次呼唤,也像 “没听到” 一样,只顾自己玩耍(需先排除听力问题)。
不主动寻求互动,拒绝亲密接触
普通宝宝会主动向家长表达需求,比如伸手要抱、把玩具递给家长分享,对家长的拥抱、亲吻等亲密行为表现出依赖和愉悦;而有自闭症倾向的宝宝很少主动发起互动,对家长的亲近表现冷淡,甚至会推开家长的手、躲开拥抱,不依赖熟悉的照顾者,与家人之间缺乏情感联结。
语言发育滞后或出现 “退行”
多数宝宝在 1 岁左右开始说简单的叠词(如 “爸爸”“妈妈”),1 岁半到 2 岁能说 5-10 个不同的词语,2 岁后能说简短短语(如 “要喝水”);若宝宝在 2 岁时仍未开口说话,或之前已经会说的词语逐渐减少、甚至完全不说(即 “语言退行”),比如之前会叫 “妈妈”,突然不再开口,这种情况需高度警惕,可能是自闭症的早期信号之一。
二、兴趣狭窄与刻板行为:对 “特殊事物” 过度执着
有自闭症倾向的宝宝,往往表现出兴趣范围异常狭窄,对多数孩子喜欢的玩具、游戏不感兴趣,反而对特定物品或行为产生过度执着,具体表现为:
偏爱非玩具类物品,玩法异常
正常宝宝喜欢玩积木、玩偶、绘本等能互动的玩具,而这类宝宝可能更关注瓶盖、绳子、开关、风扇叶片、旋转的物品(如车轮)等非玩具类物品,会长时间盯着这些物品看,或反复转动、排列、敲击它们,难以被其他事物吸引。比如拿到积木后,不是搭建成型,而是反复把积木排成一条直线,一旦被打乱就会哭闹。
重复刻板动作,难以被打断
宝宝可能出现无意义的重复动作,如反复拍手、摇晃身体、踮脚尖走路、转圈、用手指抠墙,或反复开关门、按电灯开关、排列物品。这些动作会持续较长时间,且一旦被家长打断,会表现出强烈的烦躁、焦虑,甚至哭闹不止,必须恢复到原本的行为模式才能平静。
抗拒环境变化,坚持 “固定流程”
对日常生活中的微小变化极度敏感且抗拒,比如家具位置调整、日常作息改变(如换床睡、改变吃饭顺序)、出行路线更换等,都会让宝宝感到不安,出现哭闹、拒绝配合的行为。例如,每天必须按照固定顺序穿衣服(先穿裤子再穿衣服),一旦顺序打乱就会拒绝穿衣服。
三、感知觉异常:对刺激反应 “极端化”
自闭症宝宝可能存在感知觉处理异常,对视觉、听觉、触觉等感官刺激的反应与普通宝宝不同,主要表现为 “过度敏感” 或 “过度迟钝”,家长可观察以下细节:
听觉异常
部分宝宝对普通声音(如吸尘器声、电话铃声、狗叫声、炒菜声)过度敏感,听到后会立刻捂住耳朵、哭闹不止,甚至出现烦躁打滚的情况;也有部分宝宝对强烈声音(如鞭炮声、雷鸣声、大声呼喊)反应迟钝,没有明显的害怕或躲避行为,显得 “无动于衷”。
触觉异常
对某些材质的物品表现出极端反应:有的宝宝抗拒接触柔软的物品(如毛绒玩具、化纤衣物、毛巾),穿衣服、换尿布时会挣扎哭闹;有的宝宝则对疼痛不敏感,比如摔倒、磕碰后很少哭泣,即使皮肤被划伤也表现得很平静,对家长的安抚没有明显反应。
视觉异常
有些宝宝会对强光、鲜艳的颜色(如霓虹灯、广告牌)过度关注,长时间盯着看,难以转移注意力;也有宝宝对移动的物体(如转动的风扇、行驶的汽车、飘动的窗帘)表现出异常兴趣,反复观察却不与他人分享这种兴趣,显得 “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”。
四、家长应对建议:及时观察,科学干预
当家长发现宝宝出现上述一种或多种表现时,不必过度恐慌,但需立即采取行动:
记录发育情况:详细记录宝宝的年龄、症状出现的时间、频率和具体场景(如 “宝宝 1 岁 8 个月,叫名无回应已 1 个月,在家和早教班均如此”),为后续就医提供准确信息,避免因记忆模糊影响医生判断。
尽早排查基础问题:先带宝宝到医院进行听力检查,排除听力障碍导致的 “不理人、不说话”;若宝宝同时存在运动、认知发育滞后,可进行基础发育评估,排除其他健康问题。
寻求专业自闭症评估:若基础问题排除后,宝宝的异常表现仍持续,需带宝宝到儿童保健科、发育行为儿科或儿童神经科,通过专业的自闭症筛查量表(如 M-CHAT)、临床观察、家长访谈等方式,明确是否存在自闭症倾向。
坚持早期干预:即使暂时未确诊,若宝宝存在发育风险,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早期干预,如通过亲子互动游戏提升社交能力、通过语言训练促进语言发育,早期干预能较大限度发挥宝宝的发育潜力。
五、广州天使儿童医院相关介绍
广州天使儿童医院是一家专注于儿童健康的医院,在儿童神经发育相关病症的诊疗方面有一定的经验。医院配备了专业的医疗团队,可为宝宝提供发育评估、自闭症筛查、听力检查等服务,帮助家长明确宝宝异常表现的原因。若宝宝被评估为存在自闭症倾向或发育问题,医院会结合宝宝的个体情况,制定包含行为干预、语言训练等在内的个性化方案,为宝宝提供适宜的医疗服务,助力宝宝健康成长。
宝宝的早期发育阶段是干预的 “黄金窗口期”,家长的细心观察和及时行动,能为宝宝的未来争取更多可能。如果对宝宝的发育情况存在疑虑,切勿拖延,尽早寻求专业医疗帮助,让宝宝在科学的支持下更好地发展社交、语言和行为能力。
- 上一篇:广州自闭症孩子情绪何调整?
- 下一篇:广州家长注意!别再把自闭症当 “内向”!
健康文章
- 【1】自闭症宝宝早期信号:6 个容易被
- 【2】怎么和自闭症孩子沟通?
- 【3】孩子不看人,不说话,是自闭症吗
- 【4】广州家长注意!别再把自闭症当
- 【5】广州自闭症的早期信号
- 【6】广州自闭症孩子情绪何调整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