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速在线咨询,24小时免费与您一对一交流
自闭症孩子如何改善社交?.
来源:广州天使儿童医院
改善自闭症孩子的社交能力,核心是从“孩子的能力起点”出发,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,把复杂的社交规则拆成“小步骤”,让社交从“压力”变成“能获得快乐和成就感的事”。社交改善不是让孩子“变得外向”,而是帮他们掌握“实用技能”——能发起简单互动、理解基本规则、应对日常场景(如和同伴玩、听老师指令)。以下是分阶段、可落地的具体方法:
一、先练“社交基础功”:让孩子愿意“关注人、回应人”
社交的第一步是“意识到‘人’的存在”,并觉得“和人互动有意义”。对自闭症孩子来说,这需要从“非语言互动”开始,用他们的兴趣建立“人与快乐”的连接。
1. 练“共同关注”:让孩子“跟着你的目光/动作看”
共同关注是所有社交的基础——只有两人关注同一件事,才可能产生互动。
- 方法:用孩子痴迷的物品(如汽车、积木、动画片)作为“诱饵”。比如孩子喜欢旋转的玩具车,你拿着车说“看这里”,同时把车举到自己眼前,当孩子的目光和你对视(哪怕0.5秒),立刻把车给他玩10秒(奖励);
- 进阶:带孩子看窗外的鸟,你指着鸟说“鸟在飞”,如果他跟着你的手指看,就夸张地说“哇,飞得好高!”——让他知道“跟着人看,能发现有趣的事”。
2. 练“非语言回应”:让孩子知道“我的动作能让人有反应”
从简单的“身体互动”开始,让孩子体验“互动的反馈”:
- 挠痒痒游戏:你轻轻挠孩子的胳膊,说“痒不痒?”,如果他笑了或躲你(回应),就停下说“宝宝躲啦,真好玩!”;如果没反应,就轻拍他的手再挠,直到有回应——让他明白“我动一下,大人会有反应”;
- 递东西互动:你递一块他喜欢的饼干给孩子,等他伸手接(哪怕只是碰到),就说“宝宝接了,真棒!”,然后再递一块——强化“接东西”这个动作和“获得奖励”的连接。
二、学“简单社交动作”:从“被动回应”到“主动表达”
当孩子愿意关注人、回应简单互动后,开始教“实用性社交技能”——比如打招呼、提要求、轮流玩,这些技能能帮他们应对日常场景(如幼儿园、游乐场)。
1. 用“兴趣挂钩”教“打招呼/告别”
自闭症孩子对“无意义的社交礼仪”(如见人说“你好”)没兴趣,要和他们的喜好结合:
- 例子:孩子喜欢奥特曼,遇到熟悉的小朋友(或家长扮演“奥特曼粉丝”),你拿着奥特曼卡片说“看,他也喜欢奥特曼,说‘奥特曼’”,等孩子说(或指卡片),对方立刻回应“我也有奥特曼!”——让孩子觉得“打招呼能聊我喜欢的事”;
- 步骤:先练“被动回应”(你说“嗨”,拉他的手挥一下),再练“主动表达”(看到熟悉的人,提醒他“说‘嗨’”,成功后给小奖励)。
2. 用“轮流游戏”教“等待与配合”
集体社交的核心是“轮流”,从2人简单游戏开始,让孩子明白“我玩一下,你玩一下”:
- 选孩子喜欢的游戏:如果他喜欢搭积木,你放一块积木说“妈妈搭”,然后指着他说“宝宝搭”,等他放一块(哪怕乱放),就欢呼“轮到宝宝啦,真好!”;
- 用“计时器”明确规则:玩拼图时,设定1分钟计时器,说“宝宝玩1分钟,响铃后妈妈玩”,铃响后温柔地拿过拼图(不强迫),说“妈妈玩啦”——让“轮流”有明确的信号,减少对抗。
3. 教“提要求”:用“简单表达”替代“哭闹/抢”
社交中“主动提需求”能减少冲突,比如想要玩具时不说,而是抢,容易引发矛盾。
- 语言弱的孩子:准备“需求卡片”(画着“玩具车”“滑梯”“喝水”),当他盯着别人的玩具车时,你拿出卡片说“指‘车车’”,对方(家长或配合的小朋友)说“借你玩1分钟”,成功后夸“宝宝指卡片,就拿到车车了!”;
- 有语言的孩子:教短句“我能玩吗?”“给我一个”,当他说对(哪怕发音不清),立刻满足,说“你说了‘我能玩吗’,可以!”——让他知道“好好说比抢更有用”。
三、练“集体社交”:从“1对1”到“小团体”
当孩子能应对1对1互动后,逐步加入“小团体场景”(2-3个熟悉的同伴),重点是让他学会“遵守简单规则”“接受小变化”。
1. 从“平行玩”到“合作玩”
先让孩子在同伴旁边“各玩各的”(平行玩),再慢慢加入“合作”:
- 例子:孩子和同伴都喜欢积木,你说“我们一起搭个‘大桥’吧,宝宝放红色的,他放蓝色的”,你辅助孩子放一块,然后说“看,大桥变长了!”——让他体验“一起玩能有新乐趣”;
- 选“结构化游戏”:优先玩规则简单、有固定步骤的游戏(如“传球”“搭火车”),避免无规则的自由玩耍(如“过家家”),降低孩子的焦虑。
2. 教“应对拒绝”:减少社交挫败感
社交中难免被拒绝(如“不给你玩”),提前教孩子“不崩溃的方法”:
- 模拟练习:你扮演“拒绝者”,说“这个玩具我还没玩完”,教孩子说“好吧,我玩别的”(或指自己的玩具),做到后夸“宝宝没哭,真棒!”;
- 真实场景辅助:在游乐场,若孩子被拒绝,你蹲下来轻声说“他还没玩完,我们先玩滑梯,等下再问”,引导他转移注意力——让他知道“被拒绝不是坏事,还有别的事可以做”。
四、理解“社交信号”:看懂“别人的表情和动作”
自闭症孩子常因“看不懂别人的情绪”而误解社交(如别人皱眉是“生气”,他以为是“游戏”),需要针对性教“情绪与行为的关系”。
1. 用“图片/视频”教“表情识别”
- 看表情卡片:指着“微笑”的图片说“这是开心,他喜欢和我们玩”;指着“皱眉”的图片说“这是不开心,可能我们太吵了”;
- 看动画片暂停:播放孩子熟悉的动画片(如《小猪佩奇》),暂停在角色生气的画面,问“佩奇怎么了?”(引导说“生气”),再问“为什么?”(如“乔治抢了她的玩具”)——帮他建立“表情→原因”的连接。
2. 教“简单社交规则”:什么场合做什么事
用“社交故事”(简单图文)提前“彩排”场景:
- 例子:去幼儿园
画3张图:① 进教室,看到老师挥挥手;② 小朋友在玩积木,想加入就说“我能玩吗?”;③ 老师说“坐好”,就回到座位。
每天上学前读一遍,让孩子知道“到了幼儿园,这样做就对了”。
五、家庭“社交环境”营造:让社交融入日常
社交改善不止在“训练时间”,更在生活的每个瞬间:
- 家人多“主动互动”:吃饭时问他“要勺子吗?”(练回应),看电视时说“这个小熊好可爱,你觉得呢?”(练分享想法);
- 创造“低压力社交机会”:带他去固定的游乐场(熟悉的环境),和1-2个友善的同伴玩(避免人多),每次玩一个简单游戏(如追跑),结束后夸“今天和小朋友玩得开心!”;
- 接受“不完美”:孩子可能今天会打招呼,明天又不说,这很正常。重点看“进步”(如从“完全不理”到“偶尔挥手”),不纠结“没做到的”。
自闭症孩子的社交改善,是“从‘被动回应’到‘主动参与’,从‘依赖辅助’到‘独立应对’”的慢过程。关键是让孩子觉得“社交能带来快乐”——无论是拿到玩具、得到表扬,还是和同伴一起笑,这些正向体验会让他越来越愿意尝试。
家长要做的,是做他的“社交翻译官”:把复杂规则变简单,把陌生场景变熟悉,让他在自己的节奏里,慢慢发现“和人相处,其实没那么难”。如果孩子社交困难较严重(如完全拒绝互动、频繁冲突),可结合专业机构的社交训练(如ABA行为干预、社交小组课),家庭与专业配合,效果更好。
- 上一篇:自闭症孩子情绪问题,如何调整?
- 下一篇:自闭症孩子如何改善社交技能?
健康文章
- 【1】广州自闭症孩子情绪何调整?
- 【2】广州自闭症孩子情绪不稳定怎么办
- 【3】自闭症孩子情绪不好怎么办?
- 【4】自闭症孩子情绪崩溃应对
- 【5】自闭症孩子情绪崩溃的表现
- 【6】自闭症孩子闹情绪怎么办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