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速在线咨询,24小时免费与您一对一交流

天使医院
广州天使医院电话号码

家有多动症孩子,日常如何安排?

来源:广州天使儿童医院

快速问诊,为避免网络不稳定,可通过下方进行在线
交流(私密)!

  家有多动症(ADHD)孩子,家长常会面临这样的困扰:早上叫不起床,出门前磨磨蹭蹭;放学后先玩不写作业,直到深夜才匆忙赶工;周末在家要么过度兴奋、上蹿下跳,要么沉迷电子产品、不愿互动。其实,多动症孩子的核心问题之一是 “执行功能薄弱”,难以自主规划和控制行为,而规律、科学的日常安排,能帮他们建立秩序感,减少冲动与分心,逐步养成良好习惯。本文将从 “作息、学习、运动、社交、情绪” 五个维度,给出具体的日常安排建议,让家长不再 “手忙脚乱”,助力孩子健康成长。
 
  一、固定作息:用 “时间表” 建立秩序感,减少日常混乱
 
  多动症孩子对 “规律” 的需求远高于普通孩子,固定的作息能让他们提前预判接下来的事情,减少因 “不确定” 产生的焦虑与抵触,家长可按 “时间段” 制定清晰的作息表:
 
  早晨:预留 “缓冲时间”,避免匆忙:比如孩子需要 7:30 出门上学,可将起床时间定在 6:30,预留 1 小时缓冲:6:30-6:40 起床、穿衣(家长可提前帮孩子准备好当天衣物,避免纠结选择);6:40-7:00 洗漱、吃早餐(早餐以清淡、易消化为主,如鸡蛋、牛奶、全麦面包,避免高糖食物导致血糖波动);7:00-7:20 整理书包(和孩子一起对照作业清单,确认物品齐全,培养自主整理习惯);7:20-7:30 出门(提前 5 分钟提醒,避免因拖延迟到)。
 
  放学后:先 “释放精力”,再进入学习状态:孩子放学后往往精力旺盛,直接让他们写作业容易引发抵触。可安排 15-20 分钟 “自由活动时间”,让孩子做简单的放松运动(如跳绳、拍皮球)或玩积木、拼图(选择安静且能集中注意力的玩具),释放多余精力;之后进入学习时间,按 “拆分任务” 的方式完成作业(参考前文 “拆分学习任务” 方法),每完成一项任务,休息 5-10 分钟,避免长时间学习导致疲劳。
 
  晚间:简化流程,为睡眠做准备:晚上 8:00 后,逐渐减少孩子的兴奋活动,避免看动画片、玩电子游戏;8:00-8:30 亲子阅读或聊天(选择轻松的绘本或话题,帮助孩子放松情绪);8:30-9:00 洗漱、准备睡觉(固定洗漱顺序,如 “刷牙→洗脸→换睡衣”,让孩子形成条件反射);9:00 前让孩子躺在床上,可轻声讲故事或播放白噪音,帮助孩子快速入睡,保证 8-10 小时睡眠(不同年龄段孩子睡眠需求不同,5-8 岁需 10-11 小时,9-12 岁需 9-10 小时)。
 
  周末:保留 “规律”,适当灵活:周末无需完全照搬工作日作息,但要保持 “大致节奏”,比如起床时间比平时晚 1 小时,避免昼夜颠倒;上午安排 1-2 小时学习(如复习本周知识点、做手工),下午留 2-3 小时户外活动(如公园散步、骑自行车),晚上仍按固定时间睡觉,避免周一上学时难以适应。
 
  二、学习安排:结合 “注意力特点”,让学习更高效
 
  日常学习安排需贴合多动症孩子 “注意力持续短、易分心” 的特点,避免 “长时间高强度学习”,重点在 “碎片化渗透 + 兴趣引导”:
 
  拆分学习时长,穿插休息:每次学习时间控制在 15-25 分钟(根据孩子年龄调整,5-7 岁 15 分钟,8-12 岁 20-25 分钟),比如周末上午 9:00-9:20 练习数学口算,休息 10 分钟(吃水果、拉伸),9:30-9:50 读语文课文,避免一次性学习 1 小时以上。
 
  融入日常场景,降低学习压力:不必局限于 “书桌前学习”,可将知识融入生活场景,比如逛超市时让孩子算价格(“买 2 个苹果,每个 3 元,一共多少钱”),培养数学能力;散步时教孩子认路边的植物、广告牌上的字,提升认知与语言能力,让学习更轻松。
 
  用 “兴趣” 带动学习:如果孩子喜欢画画,可让他们用画画的方式记录当天学到的知识点(如画一幅画代表 “春天”,并标注相关词语);如果喜欢玩玩具,可通过积木搭建学习 “形状、数量”,让孩子在兴趣中主动吸收知识,减少对 “学习” 的抵触。
 
  三、运动安排:每天 “足量运动”,释放精力稳情绪
 
  多动症孩子体内精力旺盛,每天安排足量运动,能促进大脑分泌多巴胺,帮助稳定情绪、提升注意力,家长可按 “时间段 + 运动类型” 规划:
 
  早晨:轻度运动唤醒身体:起床后可做 5-10 分钟简单运动,如原地高抬腿、开合跳、拉伸,帮助孩子唤醒身体,提升白天的精神状态。
 
  下午 / 傍晚:中高强度运动释放精力:放学后或周末下午,安排 30-60 分钟中高强度运动,如跑步、跳绳、骑自行车、打羽毛球,避免选择 “需要长时间等待” 的运动(如钓鱼),这类运动容易让孩子因无聊而分心、冲动。
 
  睡前:轻度放松运动助睡眠:睡前 15 分钟可做轻度放松运动,如亲子瑜伽、深呼吸练习,帮助孩子放松身体,缓解一天的疲劳,为入睡做准备。
 
  四、社交与情绪:预留 “互动时间”,培养社交能力与情绪管理
 
  日常安排中需预留 “社交互动时间”,同时加入 “情绪引导环节”,帮助孩子提升社交能力、学会管理情绪:
 
  固定 “亲子互动时间”:每天留 20-30 分钟专属亲子时间,比如晚上饭后一起拼拼图、聊天,听孩子分享当天的开心事或烦恼,让孩子感受到关注,增强安全感;周末可邀请 1-2 位孩子的同学来家里玩,提前和孩子约定 “游戏规则”(如 “不抢玩具、轮流玩”),并在旁引导,帮助孩子学习 “分享”“倾听”,提升社交能力。
 
  加入 “情绪识别与表达” 环节:当孩子出现烦躁、哭闹等情绪时,不要急于制止,而是引导他们 “说出情绪”,比如 “你现在是不是因为没买到想要的玩具,所以不开心呀?”;平时可通过绘本、动画片,教孩子认识 “开心、生气、难过” 等情绪,告诉他们 “有情绪是正常的,我们可以慢慢说出来”,帮助孩子学会管理情绪,减少冲动行为。
 
  五、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:科学干预,为日常安排 “保驾护航”
 
  如果家长在日常安排中发现,孩子仍频繁出现 “无法遵守作息、情绪失控、学习困难” 等问题,且影响到正常生活,建议及时带孩子寻求专业医疗帮助。专业医生会通过评估,为孩子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,同时指导家长调整日常安排,让规划更贴合孩子的需求。
 
 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是一家专注于儿童健康的医疗机构,在儿童神经发育障碍领域有一定的服务经验,可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专业的医疗咨询与评估服务。医院遵循科学的诊疗流程,致力于为孩子提供适合的健康解决方案,帮助家长更好地规划孩子的日常,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支持。
 
  需要提醒家长的是,多动症孩子的日常安排调整需要 “耐心与坚持”,不要期望短期内看到巨大变化。只要家长根据孩子的特点,逐步优化安排,持续给予理解与引导,孩子就能在规律的日常中慢慢进步,养成良好习惯,健康快乐成长。

一个电话,随时随地轻松 问诊 挂号

健康文章